dato出版的旅行书《把里斯本放口袋》和《把清迈放口袋》。
音乐、生活、旅行专栏作家dato把旅行化为一册又一册的有形回忆之外,也一直都是热爱旅行文学的读者,从名家的旅行与文字中得到许多启程的能量。
不能远行的日子转眼已经迈向第三年,原以为异国旅行的瘾一旦没了供给的来源,接下来就会慢慢被戒断,浑身的慾望从热切地渴求慢慢趋於平缓,久了也就不会想了,但殊不知,这些原本就被视为习惯与兴趣的每一次飞行以及每一次抵达,反倒令我更加倍地想念。
对我来说,异国旅行对於心灵有诸多妙用,以工作为目的,那些三天两夜的快闪即便辛苦、匆忙,但总有一些行程与行程间的缝隙可自由运用,光是随便逛便利商店、对着一片车水马龙的街景发呆,就已经足以堪慰出发前忙得晕头转向的自己。
倘若不以工作为目的,与好友、恋人的结伴同行,则可视为创造共同回忆的步骤,在云霄飞车上比邻而坐惊声尖叫,一起找到巷弄里的咖啡店,或者并肩冒着风雪走过一条长街,只为了拍下一个在杂志上看过的相同角度画面。
顺利一点的旅行,一路情感累积笑声不断,在各种惊险时刻庆幸「至少还有你」,若中途有了嫌隙,彼此呕气,即便有一拍两散的危机,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趟更加认识彼此的过程,虽可能造成关系的破损,但至少对於同游这件事,也有了「此路不可行」的体认。
葡萄牙里斯本的黄色电车是dato的美好回忆。
一个人旅行,是一种修复与疗癒
当然,对旅行模式已经慢慢固定下来的自己来说,有理念相仿的完美旅伴同行固然美妙,可是一个人出发更加令我着迷。
就我而言,一个人旅行像走进无形的隔离舱,在前往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国度路上,从启程的那一刻起,在舱中只要自己挂念自己就好。所谓「旅行的意义」,对我来说是一种个人状态的修复与疗癒,有别於平日需要专注交流、与人互动,要为他人设想,还要小心翼翼为各种日常状态张罗。
在一个人的旅途中,聆听自己的心声成了首要之务,大刀阔斧删去不合胃口的事物,毋需妥协也不用配合,任性地在真正喜欢的地方徜徉,无论前进、後退或停留,就算是灵机一动拐进岔路,也是因为自己想要这麽做。
正因为一个人在旅途中能在五感全开的状态下专心享受过程,因此走过的路、拍下的照片,还有满足、踌躇过的心情才会特别深刻。以我历来的经验而言,一个人的旅行犹如在心上留下自我足迹的化石,事後从回忆中考古起来历久弥新,像是自己私藏的宝物般,是一份绝无仅有的客制限量版。
还想再回访一次瑞典的斯德哥尔摩。
自己出旅行书!以群募形式独立出版的挑战
多年前曾与好友组成创作团体男子休日委员会,把京都与北海道的旅行付梓成书,踏实地感受到与他人分享旅行的雀跃。在那之後,随着个人旅行的次数累积,忍不住又动了想出书的念头,只是自知要与传统出版社接洽虽不难。
但从提案到实际能出版问世的过程千里迢迢,再加上能理解现阶段旅行书并非市场主流,走正规的出版之路未必能尽如己意,於是灵机一动,决定尝试群众募资形式独立出版,将出版计画丢上募资平台, 让作品面对群众,期待能受读者青睐,若有幸能超越成本门槛达标,作品就能问世。
在募资出版企画中,我以长期经营的社群读者为目标群众,再加上过往在出版社担任编辑与企画的经验开始进行暖身。预先撰写好企画案後透过募资平台提案,提案通过後,我一人独挑大梁身兼文字作者、摄影师同时兼顾行销专员等身分,面对装帧设计、内页排版这些我无法自理的职务,则聘请专业设计师操刀,共同讨论出作品最理想的样子。
独立出版自由度很高,如同一个人旅行一样,在能负担的成本内,以自己喜欢的状态为最高指导原则,进而呈现出个人满意的模样。
泰国清迈的悠闲气氛至今还是令dato难忘。
於是在《把清迈放口袋》里,我不仅将斑兰叶的绿和阿勃勒树的黄做成双版本的封面,还附上在地元素贴纸让读者能自行拼贴出属於自己的封面视觉。而在《把里斯本放口袋》中,我把葡萄牙鱼罐头的概念融进书里,仿制了一张印有许多景点资讯的葡萄牙文报纸把书包裹起来,宛如一个封存旅行回忆的真空罐头般, 让读者也有拆开品嚐文字的乐趣。
而到了今年正在进行募资的《little me, little trip 北欧一人旅日记》,我则用如同笔记本般的线圈装订,营造彷佛正在读一本日记的气氛,将我那趟芬兰、瑞典与爱沙尼亚的行程收录其中。旅行很迷人,而用文字和照片把旅行记录下来的过程更是令我着迷,在回忆旅程以及爬梳沿路风景的书写中,如同陪着自己再度旧地重游了一回。
dato的北欧主题新书正在募集中。
在名家作品中,得到启程的能量
这些年来,除了自己着迷於把旅行化为一册又一册的有形回忆之外,我自己也一直都是热爱旅行文学的读者,从名家的旅行与文字中得到许多启程的能量,有时是决定目的地的灵感,有时是沿途心事的重叠,又有时是跟着握拳立定志向的向往,但很多时候即便没有要跟着前往,光是「读」就已经相当愉快。
读村上春树《远方的鼓声》,在他幽默的随笔中,对80年代的欧陆旅居生活有了具体的画面;读泽木耕太郎《深夜特急》,惊喜地在未曾体验的背包客穷游中,感受青春无惧的热血;读舒国治的《门外汉的京都》,懂得如何去体验京都传承千年的风雅;读 Milly 的《日本大旅行》则习得以 JR PASS 、青春18 环游日本列岛的壮举。
从以前到现在,在各种一时半刻无法出发的时候,旅行文学都是能让我逃脱现实的任意门,无论是为下一趟旅行带来点子,或者为前几趟曾实际见证过的景色做复习,只要一翻页,那些珍贵的气氛就唾手可得。
近日,喜欢的作家李桐豪重新发行了《丝路分手旅行》的17周年新版,在拿到新书新版的那天晚上,我小心翼翼地翻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文字,翻着书,书里的人还正在进行那趟29岁前进中国国境之西的旅行,他说:「如果我能抵达地理的边界,我就有能力走到爱情的尽头。完成了旅行,我就能消弭你的预言,你留在我身上的最後一个东西也即将销解。」
芬兰赫尔辛基的灿烂晴日也是dato心中的挂念。
17年前我是一个在站哨空档偷偷读这本书的小兵,17年後再读,我已成为一个每周每月都要设定工作目标追逐成效数字的上班族,面对这本爱不释手的杰作,若说军旅是让身体不自由,那身为一个30代後半社会人士的我,则扎扎实实理解什麽叫做心灵的禁锢。
旅行这件事怎麽聊都无穷无尽,无论疫情解封後想抵达的远方,对於已经结束的旅行该如何书写,抑或尝试以群募模式将旅行故事出版,还有对锺爱的旅行文学作品如数家珍,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立基於一颗渴望能再次远行的心──「何时能重温那些一个人在路上的自在呢?」
我想我会怀抱希望继续聊着、写着、读着,期待能出发的那一刻再次到来。
作者|dato
音乐、生活、旅行专栏作家,以及Podcast节目《CITY BOY的使用说明书》主持人,与好友组成「男子休日委员会」,出版《左京都男子休日》、《北海道央男子休日》,并独立出版《把清迈放口袋》、《开动啦!男子便当委员会》、《把里斯本放口袋》等书,最新作品《little me, little trip 北欧一人旅日记》正在啧啧热烈募资中。